技術瓶頸限制了量子點手機,光致量子點技術還需液晶作為背光源
作者:51Touch時間:2017-09-07 來源:中關村在線
北京時間09月07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量子點技術這么好 為何卻不在手機上使用?OLED和量子點的技術之爭進行的如火如荼,時不時傳出二者誰又占了上風的消息,在這場顯示技術的革命中,不同陣營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毫無疑問的是,液晶時代即將終結,新興的顯示技術已經崛起。
本文來自:http://www.l2l9tgy.cn/lcd/news/focus/2017/0907/48237.html
量子點技術這么好 為何卻不在手機上使用?

量子點技術這么好 為何卻不在手機上使用?
在上半年,有數據顯示,量子點電視比大屏OLED電視晚上市近兩年,但其零售量滲透率卻是OLED的6倍,并且量子點技術也已經開始在顯示器領域內有所應用。

量子點技術原理
但值得玩味的是,OLED顯示技術除了傳統的彩電之外,已經開始向手機、VR、車載顯示等領域滲透,而量子點技術暫時卻只能固守一隅,未能向更多領域延展。
在量子點陣營的表述中,量子點能夠大幅度提升顯示設備的畫面的色彩表現,色彩還原能力和色彩精準度更高,在各項指標中均有著比OLED更好的表現。相信一定有小伙伴會想問,既然量子點技術有如此多的優勢,為什么卻很難應用于手機呢?
技術瓶頸限制了量子點手機
主要還是因為目前量子點技術發展的瓶頸,目前的量子點技術的發光原理仍然為“光致發光”,這也就意味著量子點仍然不能脫離背光源技術的范疇,而那些號稱量子點或者是QLED的產品其本質也仍然為液晶。

準確來說現階段的量子點產品稱為“QD-LCD”更加合適
僅僅做到“光致發光”,是無法將其稱為一種顯像技術的,而量子點能夠成為一種顯像技術的前提必須是“電致發光”,也就是說顯示材料本身就能夠自發光。總的來說,真正能和OLED抗衡的是量子點技術更深層次的應用,也就是真正的電致發光QLED。

光致發光量子點還不能實現量產
術業有專攻,目前光致量子點技術還需要以液晶作為背光源,難以滿足手機目前超薄、曲面屏等發展需求,而OLED則恰到好處的成為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
從液晶向OLED的轉變是質的改變,而現階段的量子點僅僅是一個“量”的改變,因此,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既然現在已經可以選擇OLED屏幕,為什么還要舍本逐末,去通過量子點技術來優化背光源呢?
量子點電視為何能風生水起?
當然,也許大家還會問,那為什么量子點在電視領域卻能混的風生水起呢?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目前的OLED技術并沒有達到完全的成熟,客觀來看,在價格、使用壽命、色彩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但卻并沒有量子點陣營所攻擊的那么夸張。

另一方面,目前的OLED產能還不足以支撐所有的顯示產品都進行革新,因此很多廠商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通過量子點技術優化背光源,這僅僅是一個過渡的選擇。

目前的量子點電視本質仍然為液晶
此外,我們也不得不說,量子點陣營對于現階段的量子點技術和量子點產品的宣傳其實是有些言過其實的,把消費者往QLED的方向引導,或許這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和宣傳手段。
文章最后,再向大家補充一點,此前并不是沒有量子點手機,早在2015年的時候索尼的Z系列手機曾小范圍的用過,但卻并沒有引起很大的市場反響,也沒有其他廠商的跟近,這也證明了現階段量子點技術的局限性,而真正的QLED顯示技術還需要至少3-5年的時間才能到來。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