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項目京東方10.5代線明年投產
作者:oled時間:2017-10-12 來源:江淮晨報
北京時間10月1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京東方10.5代線明年一季度投產.累計實施“大新專”項目約1757個,完成投資約1.1萬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超過4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8%,其中,竣工項目達到910個。10月11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重大項目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在曬出漂亮“成績單”的同時,一批重大項目也傳來了好消息。
本文來自:http://www.l2l9tgy.cn/lcd/news/focus/2017/1012/48459.html
成就篇
創新 成新興產業培育和動能轉化“新標兵”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聚焦創新發展,累計實施了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等一批重大項目,完成大項目投資8032.3億元,一舉奠定了合肥在全省乃至全國新興產業培育和動能轉化“新標兵”地位。
晶合12吋晶圓、長鑫12吋晶圓、康寧10.5代液晶玻璃基板……過去五年,合肥市開工建設了1311個項目,建成了京東方8.5代線、聯寶電子產業基地等720個項目,謀劃了量子中心、超導核聚變中心、未來網、江淮合資新能源汽車等一批項目,推動獲批“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和“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統計顯示,2012-2016年,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由1598.7億元增加到3100億元,年均增長18%。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由3533.7億元增加到5899.8億元,占工業比重由53.5%增加到58.6%。全社會科研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由2.52%提高到3.1%,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予量分別超21047件和3557件,躋身全國城市前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57戶,新增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實驗室等230個。
協調 品質提升 多個片區組團展現新姿
提速、提品、提質……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聚焦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質,累計實施軌道交通、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重大項目187個,完成大項目投資1474.8億元。五年來,合肥市區常住人口由350萬人增加到422萬人,凈增72萬人,城鎮化率提高到72.1%。
如今,合肥市已經建成新橋機場、高鐵南站、軌道交通1號線等72個大項目,而新橋機場二期、高鐵新西站、城際南站也都在謀劃當中,2號線即將于近期開通。
城市水、電、氣、熱、通信、智慧城市等功能進一步完善,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顯著增強,帶動城市建成區由360平方公里擴展至428平方公里,濱湖新區、新站片區、新橋機場片區等組團展現新姿。
綠色 巢湖西半湖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聚焦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累計實施巢湖綜合治理、引江濟淮、城市污水處理及管網、城市綠化、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75個,完成大項目投資569.3億元。
2014年7月,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獲得國家批準。如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項目累計完成投資約150億元,巢湖西半湖水質得到改善,巢湖總體水質保持Ⅳ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出門見綠,是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目前,合肥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6.8%,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40.3%提高到46%。2016年9月,合肥還榮膺“國家森林城市”。
開放 “米”字形高鐵網絡已初步形成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聚焦開放通道和開放平臺建設,累計實施“米”字形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高等級水運網、八大對外開放平臺等重大項目41個,完成大項目投資384.6億元。
開通運營合寧、合武鐵路,合蚌、合福高速鐵路,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及合肥南站,實現1小時到南京、2小時到武漢、3小時到上海和杭州、4小時到北京和福州……這幾年,合肥綜合性國家交通樞紐建設成效顯著,“米”字形高鐵網絡初步形成。同時,“一環八線”高等級公路網基本形成,國省干道建設成為全國樣板。
目前,“四港三區一中心”等開放平臺也在不斷完善。水運港全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萬標箱,“合新歐”班列已實現常態化運行;“合肥-洛杉磯”首條國際航空貨運航線順利開辟;水果、冰鮮水產品進境指定口岸開檢運行;國際郵件互換局運營;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成功獲批,開放平臺打造卓有成效。
共享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覆蓋城鄉
住房、醫療、教育……保障和改善民生,合肥沒有終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市聚焦就業創業和民計民生,累計實施了“32+9”項民生工程、精準扶貧工程、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等重大項目143個,完成大項目投資560.8億元。
在住房方面,五年來,合肥市建設了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4萬套,實施城中村、危舊房改造項目116個,整治老舊小區299個。在醫療方面,五年來,新增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約1300家、床位1.2萬張,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薄弱學校提升、師資隊伍提升、素質教育提升……在教育方面,合肥市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82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實現全覆蓋。而合肥學院也已成為全國應用型大學建設和改革的范例。
計劃篇
明年一季度 京東方10.5代線將投產
新型平板顯示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當今世界的焦點產業之一。好消息是,京東方10.5代線項目將在今年12月實現產品點亮,2018年一季度投產。這將是目前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項目,也是全國單體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
該項目的建設,使合肥市同時擁有6代、8.5代、10.5代及觸摸屏生產線,成為國內液晶面板產業產能規模最大、研發能力最強、產線布局最完整的城市。另外,總投資15億美元的康寧液晶玻璃基板項目,將建設10.5代玻璃基板生產裝置。預計年底投產,2018年一季度量產。
位于合肥的長鑫12吋存儲器晶圓項目一期項目基建工程將在年底前完成廠房建設,中試線建成投入使用。另外,晶合12吋晶圓驅動芯片項目,預計10月可量產。
明年一季度 江汽大眾首款車將下線
今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眾中國簽約,雙方合作建設年產50萬輛2代、3代以上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及研發中心。該項目總投資103億元,占地約2000畝。目前,已利用江汽現有廠房產線,建設年產14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2018年一季度首款車下線。
其新建項目一期計劃2020年底建成投產,形成年產能18萬輛汽車;二期計劃2022年建成投產,新增年產能18萬輛汽車。2027年項目全部達產后,實現產銷量約50萬輛、銷售額約625億元。目前已啟動銷售等團隊組建。同時,長安整車二期項目也力爭在年內開工。
北航合肥科學城正進行規劃設計
北航合肥科學城總投資44億元。一期建設創新研究院,主要布局微納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量子精密測量研究中心、天臨空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研究中心、醫工交叉創新研究中心、智慧交通研究中心、智能電動運載器研究中心等6個研究中心,以及通航產業技術研究院。二期重點建設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微電子學院、國際民航學院、創新管理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醫學院、工學院及北航合肥研究生院等。目前,項目團隊已組建,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及樁基施工單位招標工作。
另外,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項目,施工單位已進場進行臨設施工及土方外運準備工作。中科大高新園區(一期)項目,正在辦理土地供應手續。
今年底 質子醫療項目將組裝調試
合肥離子醫學中心項目位于高新區長寧大道與習友路交口東北角。目前,已成立合肥中科離子醫學技術裝備有限公司、合肥離子醫學中心有限公司,分別負責超導質子治療系統和質子治療項目具體運作。
目前,超導質子治療系統項目已開始超導磁體的測試和加速器的測試、集成和裝配等工作。而質子治療項目已完成建筑安裝和輻射保險方案、醫院相關配套醫療和輔助設備招標、采購等工作,最快今年底組裝調試,力爭在2018年實現系統驗收。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