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光電已具備工業4.0雛形 將迭代創新
作者:Touchscreen時間:2015-04-22 來源:一財網
北京時間04月22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本周華星光電二期將投產,會在深圳再添一條8.5代線。在國內液晶面板產能增加、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華星光電能否繼續成為TCL集團的利潤奶牛呢?
本文來自:http://www.l2l9tgy.cn/lcd/news/focus/2015/0422/35509.html
“公司內部更多是緊迫感。”TCL集團總裁、華星光電CEO薄連明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華星光電要持續下金蛋,不會只靠已有做法,還將迭代創新,以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利潤奶牛”擴產
去年,TCL集團的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凈利潤也創下新高、達到42.3億元。這其中,超過一半的凈利潤來自旗下以液晶面板為主業的華星光電,華星光電也因此被外界稱為TCL集團的“利潤奶牛”。
在2014年TCL集團1010億元的營業收入中,華星光電的營業收入為180億元,占TCL銷售收入的19%;但它的凈利潤達24.3億元,在TCL集團去年的凈利潤中占比高達56%。
六年前成立的華星光電,是深圳建市以來單筆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一期(T1)投資245億元,2011年8月投產后,當年實現盈利。薄連明今年3月在TCL集團2014年業績解讀會上曾說,過去兩年華星光電創造了50億元凈利潤。
這得益于華星光電挖掘產能潛力,去年10月它的月產能達到14.6萬片玻璃基板,比設計產能增加46%,使單片固定成本攤銷降低20%。目前,華星已是全球最大的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商。
二期(T2)投產,將進一步提升華星光電的競爭力。薄連明透露,4月24日,華星光電二期將正式投產,今后,華星光電的面板將往大尺寸延伸,從32英寸擴展到55英寸等。
T2和T1廠房中間有連廊,部件可以互相備份,生產效率更高。薄連明說,華星光電8.5代線廠區60萬平方米土地容納了兩個工廠,一期工廠月產能14萬片,二期工廠設計月產能12萬片,加起來26萬片的月產能,“將是全球效率最高的8.5代線”。
華星光電還將在二期導入銅制程等新技術,豐富高端產品線。但也有分析師擔心,這將拉長T2從投產到滿產的爬坡期。薄連明回應說,T1已拿出部分產能來試驗銅制程,T2的產品拿給三星做驗證已經半年了,T2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爬坡。T2計劃今年實現盈虧平衡,給華星光電帶來實質利潤貢獻將在明年。
競爭倒逼迭代創新
今年,國內還新增華星光電二期、京東方重慶、中電熊貓南京三條8.5代線投產,液晶面板行業競爭加劇,業界一度有面板產能會否供過于求的擔憂。
薄連明說,今年一季度的形勢好于預期,國內彩電市場恢復性增長。中怡康預測今年增長6%~8%,奧維預測增長可能達10%。同時,電視呈現大尺寸化的趨勢,去年平均尺寸已達40.5英寸,將消耗更多面板產能。此外,京東方重慶有50%的產能、中電熊貓南京有70%的產能用于生產中小尺寸面板。因此,預計2015年電視液晶面板總體供需平衡。
“更重要是取決于公司自身的競爭力。”薄連明透露,雖然華星光電是TCL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但是華星光電60%的面板外銷,只有40%的面板供給TCL,海信、創維、長虹、康佳也是華星光電的客戶。“我們對客戶一視同仁,與TCL多媒體的協同,只是在產品定義上加強溝通,以及庫存管理打通。”
也有分析師認為,今年面板業總體有點供過于求,只是部分產品出現結構性緊缺。華星光電能否繼續成為TCL集團的利潤奶牛呢?薄連明坦言,“這是我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公司內部更多是緊迫感。市場瞬息萬變,競爭對手也沒有閑著”。
“持續下金蛋,不能靠過去已有的做法,還需要迭代創新。” 薄連明透露,華星光電內部定下了競爭優勢建立的四步曲。第一是效率領先,2013、2014年在這方面做到極致,而且是全球領先,但也有天花板。第二,從今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做到產品領先,當然保留效率領先的基礎上。第三步要做到技術領先,標準是成為一個單獨的技術流派,并在專利的申請量、授權量方面領先,“我們在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已經排第四位”。
“第四步要做到生態領先,不僅僅面板,比如將來做上游的驅動芯片、偏光片,這些我們都有可能布局,甚至包括下游的應用。我們才能成為像蘋果、三星這樣的公司。”
薄連明還首次透露,華星光電正籌備在廣州投資一個印刷OLED技術的研發公司,希望提高OLED良率,首筆投資將達1億元。“未來顯示技術百花齊放,我們會做好多手準備。”
工業4.0雛形
近期,中國制造2025的細則將公布。面板業是高投入、高技術的行業。薄連明認為,華星光電已經具備了工業4.0的雛形。
華星光電的整個制造過程都是智能化的。一層面積達十萬平方米,是亞洲單一最大廠房,里面人數不超過幾十人,基本是無燈工廠,整個生產過程全部是自動化控制、智能控制。
“我們在信息化系統投資是巨大的”,薄連明透露,在二期244億元投資中,信息化包括服務器等,投資達4~5億元,占總投資2%。“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大數據管理,每天生產當中實時產生數據。”
華星光電有一個“戰情室”,里面有9大模塊的大屏幕,分別展示市場、銷售、生產、庫存、良率、新品等方面的24小時數據。薄連明每天早上8:40分準時參加公司晨會,與總監以上的高管,花半小時,分享數據、討論經營、及時決策。
“我們信息化系統集成度非常高,甚至替代了人的一些功能。比如,生產線良率出現了問題,就會自動報警。”薄連明說,但這還不能是一個完善的工業4.0概念,因為工業4.0除了智能化、工業和信息化的融合、集成化的管理系統,還有另外一些要素。比如,實時C2B,跟客戶系統直接無縫對接,這點華星還沒有做到。
他預計,大尺寸面板還是追求規模經濟,大批量生產;將來有可能在小尺寸面板上,出現訂制模式,比如按手機、PAD的個性需求來制造,從方形到圓形。“產品一定越來越豐富多彩,公司會基于經營考慮,注重批量和個性化之間的平衡。”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