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06月11日消息,中國觸摸屏網訊,
據悉,松下液晶顯示器株式會社(PLD)決定于2021年內退出液晶面板業務,其姬路8.5代工廠的生產設備將進行投標拍賣,月產能4~5萬片。

包括大約1000臺設備器械在內,標的物數量多達9000件。包括配套的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生產設備、中小型面板組裝設備、模組封裝設備、還包括分析/評測設備,以及無塵室等一些通用性設備。
作為日本制造業的核心品牌,松下曾與索尼、東芝、夏普等百年企業并列,成為顯示行業的領軍者。但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大尺寸面板、超高清成為主流,OLED、MicroLED等新技術正在中韓市場快速崛起。而松下在顯示領域動作仍然較慢,產品還是以LCD為主,目前LCD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這讓松下在這一市場環境中倍感壓力。此次宣布徹底退出液晶顯示行業,也是繼2016年宣布停產液晶電視之后的又一次“大撤離”,而撤離的原因,據松下官方說法稱是“基于競爭激烈加上大環境變化”“曾打算投入新產品開發,但最終認為繼續實行有很大困難”。
日本顯示企業為何退出液晶顯示行業? 賽迪顧問高級資訊師劉暾向《中國電子報》記者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液晶產品已經跟不上產業發展的節奏。液晶的發展方向是大尺寸超高清,中小尺寸面板基本上已經趨于飽和。而大部分日本液晶制造企業都是低世代線,生產的顯示屏以中小尺寸為主。另外隨著高精尖的顯示技術不斷發展,OLED滲透率逐漸提高,對LCD的侵蝕也很大,更加擠壓了其生存空間。所以從去年開始,LCD的銷量整體下降。其中日本液晶面板產業受到的影響最大,韓國為避開中國液晶面板的沖擊,積極發展OLED面板或者MicroLED顯示技術。與之對比,韓國無論是技術、市場份額,還是銷售收入、凈利潤方面,都全面超過日本。
而中國在面板的投資拉動下,新型顯示產業規模不斷攀升,已成為全球顯示產業的重要力量。賽迪智庫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型顯示全行業營收規模約3553億元,其中顯示面板營收2677億元,全球占比27.4%。依托多條TFT-LCD面板生產線進入滿產,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營收和出貨面積均位居世界第一。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大陸面板出貨占比達到 44.4%。
可以說,在規模上,日本已經被中國、韓國強勢壓制,喪失了優勢。新技術研發上,日本也并沒有掌握下一代的技術,例如Micro LED、OLED等。日本顯示行業已經全面的落后,失去了未來,退出是自然選擇。
觸摸屏與OLED網推出微信公共平臺,每日一條微信新聞,涵蓋觸摸屏材料、觸摸屏設備、觸控面板行業主要資訊,第一時間了解觸摸屏行業發展動態。關注辦法:微信公眾號“i51touch” 或微信中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或這里查看詳細步驟


